魔法大锅炉
——
开放原代码的商业运作
 
Eric Raymond (1999年六月)
[AKA]rover HansB iasc等翻译



11. 开放原代码的商业运作


  在开放式原代码的社区中,通常是以一种倾向于增强开放式原代码生产效益的方式来组织其自身的商业活动的。尤其在LINUX的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事实,那就是存在有许多相互竞争的发行商,而他们形成了一个与开发团体相分离的、独立的层次。


  开发人员写原代码,并且使得这些原代码在互连网上是可以被下载的。每个发行商都从这些可下载的原代码中选取一些,并将它们进行综合,包装,并且注册商标,最后将其买给顾客。用户可以选择发行商的产品,也可以通过直接从开发商的网站下载原代码而增补其自己已安装的发行版。


  这一分化出来由发行商形成的层的作用是为创造了一个非常易于改变、可对产品不断完善的内在市场。开发人员为了吸引更多的发行商和顾客的注意力,在他们软件的质量上彼此竞争。而发行商则为了从用户那里赚得更多的钱,互相在他们选择原代码的策略以及他们给软件带来的附加价值上竞争。


  内在市场结构中的第一特征就是网络中没有什么原代码是不可缺少的。开发商可能倒闭,即使他们的那部分底层代码没有直接被其他开发者所用,为吸引更多注意力而导致的竞争将倾向于尽快产生一个在功能上可替代的产品。发行商可能在没有破坏或修改开放原代码的情况下就破产了。整个开放式原代码的商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任何一个独立的封闭原代码的操作系统的发行商相比较而言,对市场需求有着更快的反应,并且在抑制巨大的波动及自我创新方面有着更强的能力。


  开放源码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分工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开发商不愿经受传统的封闭原代码项目中那种例行公事般的压力,而是象这样来工作:没有来自市场方面的那些不得要领、分散注意力的表单;没有要求他们使用不适合的而且已过时的语言或开发环境的强制命令;没有打着突出产品的特性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幌子要求用一种新的,不兼容的方式重新设计“轮胎”的命令;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项目完成最后期限的约束。这样,公司就不会在产品还没有做好以前,就匆匆忙忙地推出一个1.0版本,正如DEMARCO和LISTER在从对"做完了再喊我"管理模式的讨论中所作出的评论(见《开发队伍与产品》一文)那样,这种模式通常不仅会有益于质量的提高,而且实际上有助于一项真正的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


  另一方面,发行商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能高效完成的事情。这样,他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在系统的综和一体化,包装,质量保证及服务方面,而不用去考虑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问题以及使正在进行的软件开发保持其竞争力的问题。


  通过作为开放式原代码商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来自于用户的不断的信息反馈和监督,无论是发行商还是开发商都会比较诚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