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国互动出版网(http://www.china-pub.com/) RFC文档中文翻译计划(http://www.china-pub.com/compters/emook/aboutemook.htm) E-mail:ouyang@china-pub.com 译者:詹瞻(zanyman zanyman@263.net) 译文发布时间:2001-5-23 版权:本中文翻译文档版权归中国互动出版网所有。可以用于非商业用途自由转载,但必须 保留本文档的翻译及版权信息。 Network Working Group Charles Hornig Request for Comments: 894 Symbolics Cambridge Research Center April 1984 IP 数据包通过以太网网络传输标准 (RFC894 A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ver Ethernet Networks) 本备忘录的状态: 本RFC文档讲述了在以太网[2]中封装IP[1]的一种标准方法。本RFC文档讲述了ARPA 网络社区的一种标准协议。 目录 一.介绍: 本备忘录用于10MB/S,48位地址的以太网。IP数据包在3MB/S,8位地址的以太网中 的传输过程见[3]。 帧格式: IP数据包以标准的以太网帧格式方式传输。以太网帧数据必须包含十六进制数0800H 以表示它的类型。帧数据要包含IP数据前面的IP首部。 发送到以太网的数据包的最小长度为1500个字节,因此,发送到以太网的IP数据包的 最大长度为1500个字节。在实行中,推荐使用最大长度的包。网关的设计必须能够接收最 大长度的包,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过大的包切割。如果一个系统不能接收最大长度 的包,他应该采取步骤,在发送时减小包长,例如使用TCP最大段长度[4]。 注意:在以太网上的数据包可能不再是一般Internet上默认的576字节的最大包长。连接 在一个以太网上的主机在向另一个以太网上的主机发送数据包时,应该注意。比较合适的方 法是发送一个较小的数据包以避免在中间的网关处被不必要地分割。在这一点上,请参考[4] 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1984年4月 二.地址映射: 32位的IP地址映射到48位的以太网地址有多种方式。可以使用一个静态的表格或一 个动态的程序。 2.1.静态的表格: 在一个局域网里可以为每一个主机制定一个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对应的表格。 2.2.动态的程序: 32位的IP地址和48位的以太网地址之间的映射可以通过ARP[5](地址解析协议) 来实现。IP地址在一些Internet中,被随意的指定。每一个主机必须知道它的IP地址并合 适的响应它的以太网地址才能正常工作。它也应该在需要时,使用ARP去把IP地址映射为 以太网地址。 2.3.广播地址: Internet上的广播地址(在局域网上的地址是48个全1)可以被映射为广播以太网 地址(FF-FF-FF-FF-FF-FF)。 强烈推荐使用ARP动态解析程序。 三.跟踪格式: 一些版本的Unix 4.2bsd使用一种不同的掩盖法,为了在VAX虚拟内存结构下得到更好 的性能。在同一个以太网中的兼容的系统可能在它们中使用这种格式。 主机不要求去实现这种方式。没有数据包能在这种方式下发送给其它主机,除非发送 者肯定接受者将能够解释它们。 (注意:现在Unix 4.2bsd系统可以一直使用追踪方式,也可以不使用它们,这取决于 引导式的选项。这种状况希望将来能被改变。Unix 4.2bsd系统还使用全0的以太网地址作 为广播地址,这也将在将来被改变。) 1984年4月 四.字节约定: 如在Internet协议说明的附录B中所描述的,被发送至以太网的IP数据包以8位 为一字节。 五.参考: [1] Postel, J., "Internet Protocol", RFC-791, USC/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September 1981. [2] "The Ethernet - A Local Area Network", Version 1.0,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Intel Corporation, Xerox Corporation, September 1980. [3] Postel, J., "A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ver Experimental Ethernet Networks", RFC-895, USC/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April 1984. [4] Postel, J., "The TCP Maximum Segment Size Option and Related Topics", RFC-879, USC/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November 1983. [5] Plummer, D., "An Ethernet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FC-826, Symbolics Cambridge Research Center, November 1982. [6] Leffler, S., and M. Karels, "Trailer Encapsulations", RFC-89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pril 1984. RFC894 A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ver Ethernet Networks IP 数据包通过以太网 网络传输标准 1 RFC文档中文翻译计划